2025年5月7日,吉利汽車的一紙公告震動資本市場:其計劃以每股25.66美元的價格私有化旗下高端電動車品牌極氪,收購剩余34.3%股份后將實現完全合并,極氪將從紐交所退市。這一決策距離極氪風光登陸美股僅隔一年,折射出中國新能源車企在全球化競爭中的戰略轉向。
此次私有化的核心動因可追溯至吉利2024年發布的《臺州宣言》。該戰略提出“回歸一個吉利”的整合思路,旨在通過聚焦主業、消除重復投入來提升競爭力。事實上,吉利近年已展開多輪品牌重組:2024年將幾何并入銀河、領克與極氪合并,今年初成立的極氪科技集團更整合了領克51%股權,形成覆蓋大眾市場與高端豪華的雙線布局。李書福直言,當前汽車產業正面臨“油電雙降”的價格混戰與地緣政治風險,唯有深度協同才能“打造全球領先的智能電動汽車集團”。
從財務視角看,私有化報價65億美元較極氪57億美元市值溢價13.6%,但遠低于其IPO前預期的百億美元估值。這暴露了極氪在美股的尷尬處境:流通股僅占8.5%導致交易流動性不足,疊加中概股審查趨嚴,其市值長期被低估。更嚴峻的是,極氪三年累計虧損204億元,持續依賴吉利輸血。通過換股而非現金收購,吉利既保護了投資者利益,又避免大規模現金流壓力,同時將極氪技術資產納入港股平臺以提升整體估值。

此次私有化的核心動因可追溯至吉利2024年發布的《臺州宣言》。該戰略提出“回歸一個吉利”的整合思路,旨在通過聚焦主業、消除重復投入來提升競爭力。事實上,吉利近年已展開多輪品牌重組:2024年將幾何并入銀河、領克與極氪合并,今年初成立的極氪科技集團更整合了領克51%股權,形成覆蓋大眾市場與高端豪華的雙線布局。李書福直言,當前汽車產業正面臨“油電雙降”的價格混戰與地緣政治風險,唯有深度協同才能“打造全球領先的智能電動汽車集團”。
從財務視角看,私有化報價65億美元較極氪57億美元市值溢價13.6%,但遠低于其IPO前預期的百億美元估值。這暴露了極氪在美股的尷尬處境:流通股僅占8.5%導致交易流動性不足,疊加中概股審查趨嚴,其市值長期被低估。更嚴峻的是,極氪三年累計虧損204億元,持續依賴吉利輸血。通過換股而非現金收購,吉利既保護了投資者利益,又避免大規模現金流壓力,同時將極氪技術資產納入港股平臺以提升整體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