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工人在車間裝配“復興號”列車齒輪箱。
近日,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上線試運行,從北京南到上海南,時速400公里,為我國最高時速高鐵列車。
持續運行速度達到350公里/小時的“復興號”要動起來,齒輪箱是關鍵之一。這個齒輪箱是“重慶造”,目前已有54臺“重慶造”高鐵齒輪箱交付。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汽研”)旗下全資子公司重慶凱瑞車輛傳動制造有限公司(簡稱“重慶凱瑞傳動”)是“復興號”齒輪箱研發制造單位之一,重慶凱瑞傳動是怎樣成為“復興號”的關鍵部件研發制造企業的?本報記者走進這家企業為你揭秘。
三年前接到邀請參與研發
介紹“復興號”時,三位負責人都以“CW350(D)”代替。“我們研發該產品時,"復興號"還未命名,而是叫"350公里中國標準動車組即CW350(D),350代表速度等級,D是動車的簡稱。”
重慶凱瑞傳動是怎樣和“復興號”搭上線的?
資料顯示,從上世紀末,凱瑞傳動就涉足軌道交通領域,是集研究開發、生產制造、銷售軌道交通車輛轉向架關鍵零部件的專業化高新技術企業。其產品覆蓋高鐵、地鐵、市域、輕軌、有軌電車等多個領域,重慶軌道2號線、3號線都使用了其產品。
在“復興號”之前,350公里級以上動車組齒輪箱幾乎全部由國外公司壟斷,但面對我國復雜的運營環境,產品卻屢屢出現“水土不服”。
在此背景下,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也就是現在的“復興號”動車組。
在軌道交通傳動方面小有名氣的重慶凱瑞傳動也受到了邀請,與行業頂尖的8家傳動供應商共同開發中國標準動車組齒輪箱。
“2014年8月17日,主機廠正式邀請我們參與350公里級高鐵齒輪傳動裝置的研發。”
一位負責人說,接到通知后,他立即結束了休假,趕回公司投入研發。
攻克最難技術難題
放棄休假,全力投入到CW350(D)齒輪箱研發中成為凱瑞傳動一致的行動。
“就這樣,我們果斷地投入到研發和樣機試制,同年12月就通過了原中國北車的技術設計評審。”回憶起研制進程,這位負責人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其實早在2014年2月,我們就進行了相應的技術儲備。”另一位技術負責人說,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企業立志要在軌道交通領域做精做強。
CW350(D)的齒輪箱要在-40℃至+45℃都能正常運行,這讓重慶凱瑞傳動遇到了難題。
這位技術負責人解釋:“產品要在極寒到極熱的自然環境和高速激烈的運行環境中穩定可靠地工作,對質量要求非常嚴苛,尤其是齒輪箱的潤滑。"復興號"在-40℃極低環境溫度下冷啟動,速度從零加速到350公里/小時要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如果沒有充分的潤滑容易損傷齒輪和軸承。而在高溫45℃環境下,潤滑油因高溫連續受載而被"稀釋",溫度降低,潤滑及散熱能力變差,易造成齒輪箱溫度過高從而損害齒輪。我們經過反復的計算分析、模擬優化以及試驗驗證,最終攻克了這個最難的技術難題。”
率先拿到供貨“入場券”
現在,重慶凱瑞傳動提供的齒輪箱,已經完成了85萬公里的考核,其中包含了極寒、極熱等氣候下的考核,成為在首批研制單位中率先拿到供貨入場券的企業。
兩年多的歷程,重慶凱瑞傳動的很多人都記得每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2014年12月,通過原北車技術設計評審;
2015年1月,通過長客首件檢驗評審;
2015年5月,首次交付長客8臺試驗樣機;
2015年5月,完成樣機型式試驗;
2016年7月,在鄭徐線經受了420公里/小時的沖擊和高溫環境試驗;
2016年10月,在哈大線進行載客低溫60萬公里考核;
2016年12月,試驗齒輪箱完成60萬公里運營考核,長客、巴斯夫、重慶凱瑞傳動三方實施了拆檢;
2017年1月,完成CRCC產品認證試驗及認證,意味著具備給"復興號"供貨資格。
截至目前,重慶凱瑞傳動已經累計交付了54臺高鐵齒輪箱。
但重慶凱瑞傳動的目標不僅如此,“復興號”齒輪箱順利完成后,隨即啟動了250公里級中國標動齒輪箱研發工作,目前已經完成樣機制造。同時,更高速度等級的高鐵齒輪箱也開始進行研發技術儲備。未來,中國動車組將出現更多的“重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