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自動化、智能化趨勢帶動下,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不斷加速,在規模效益、結構水平、創新能力、發展環境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果。未來,我國還需從行業問題和發展趨勢兩方面入手,進一步推動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走向成熟。
近年來,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蓬勃發展,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的勢頭表現得十分強勁,在國家“建設制造強國,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強烈號召下,其發展已經逐漸邁入加速階段。
在此階段中,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已經在本體制造、零部件生產、系統集成、應用推廣等諸多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果,不但吸引了越來越多企業的加碼,市場化規模也在快速壯大。
國內市場發展不斷提速
當前,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已經接近300億美元,工業機器人市場占比超過50%,在全球168.2億美元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帶動下,我國市場也在飛速擴大。自2013年以來,我國已經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應用市場,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的年均高速增長,市場銷量超過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一。
而隨著市場需求的持續釋放、政策紅利的不斷推出、本土企業的快速涌入,以及外資企業紛紛來華建廠帶來的技術發展,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潛力轉化速度還在加快。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已經達到62.3億美元,超過整個機器人市場規模的70%,從2013年到2018年的平均增長率接近30%,同時在銷量上也保持了極高增長。
其中,筆者認為推動國內工業機器人快速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國家政策。
從2011年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劃》,到2012年的《機器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到2013年的《關于組織實施2013年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的通知》,再到2016年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在需求市場不斷升溫的情況下,正是國家相關扶持政策的及時跟進,才推動了企業、市場、技術等其他方面的不斷突破。
未來,隨著國家政策進一步加大在技術研發、市場培育、人才培養和產融合作等方面的投入,我國工業機器人還將用更為成熟的發展,來為制造業的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提供全新發展動能。
四大行業弱點有待提升
當然,眼下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也并非全如想象中那么完美,在高速發展之下依然存在著不少的行業痛點,其中急需抓緊時間進行根除的,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
首先是國產率有待提高。截至2017年,國內本土品牌的占有率依然只有20%,相比前面五年甚至首次下滑了六個百分點,比較而言,外資品牌不但一直占據著主要市場,其銷量增速還在明顯加快。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必須提高產品國產率,保證本土企業和品牌搶占市場主導權。
其次是技術融合有待突破。隨著智能機器人的出現,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前景也獲得明顯提升,而要保證其在新興領域的良好應用,就必須推動機器人技術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工程、移動互聯、新材料等技術領域的協同發展,在這些方面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
再次是獨特優勢有待挖掘。在國際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我國的一大重要發展優勢便是“集中力量辦大事”,這在工業機器人發展中還未體現。在目前行業缺乏頂層設計、具體標準和規范的情況下,我國的這一獨特優勢還需挖掘。
最后是專業人才急需培養。目前,不管是在應用型人才和服務型人才的儲備上,還是在整個人才培養體系的側重上,我國都存在頗多不足。同時國內人才培養過于借鑒和學習國外技術,也對國內行業發展帶來限制,因此,在行業發展人才缺口巨大的情況下,人才培養急需破除偏移化明顯和儲備不足兩大問題。
這些領域潛力正在釋放
推動行業發展,除了要發現不足、破除障礙之外,還需要用發展的眼光把握未來趨勢。最新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8年)》,曾詳細的對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情況進行過分析,從這些分析中我們可以窺見行業發展的一些潛力領域。
據《報告》顯示,當前在橫向上,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較為集中,以汽車制造、電子家電、金屬加工、食品飲料煙草等行業為主,約占工業機器人80%的市場;在縱向上,搬運、上下料、碼垛、焊接、機械加工、噴涂等種類的機器人仍是主流機型,市場增速在不斷加快;同時從機械結構來看,多關節、SCARA和并聯機器人市場銷量皆實現40%以上的快速增長。
也就是說,上述機型、結構和應用領域正值發力階段,發展潛力正在釋放,進行這些方面的布局能夠取得不錯發展。相反,一些當前市場占比較邊緣化的也極有可能成為明日熱點,比如新能源、小家電等領域,趁早布局也能搶占未來先機。
近年來,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蓬勃發展,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的勢頭表現得十分強勁,在國家“建設制造強國,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強烈號召下,其發展已經逐漸邁入加速階段。
在此階段中,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已經在本體制造、零部件生產、系統集成、應用推廣等諸多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果,不但吸引了越來越多企業的加碼,市場化規模也在快速壯大。
國內市場發展不斷提速
當前,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已經接近300億美元,工業機器人市場占比超過50%,在全球168.2億美元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帶動下,我國市場也在飛速擴大。自2013年以來,我國已經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應用市場,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的年均高速增長,市場銷量超過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一。
而隨著市場需求的持續釋放、政策紅利的不斷推出、本土企業的快速涌入,以及外資企業紛紛來華建廠帶來的技術發展,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潛力轉化速度還在加快。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已經達到62.3億美元,超過整個機器人市場規模的70%,從2013年到2018年的平均增長率接近30%,同時在銷量上也保持了極高增長。
其中,筆者認為推動國內工業機器人快速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國家政策。
從2011年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劃》,到2012年的《機器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到2013年的《關于組織實施2013年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的通知》,再到2016年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在需求市場不斷升溫的情況下,正是國家相關扶持政策的及時跟進,才推動了企業、市場、技術等其他方面的不斷突破。
未來,隨著國家政策進一步加大在技術研發、市場培育、人才培養和產融合作等方面的投入,我國工業機器人還將用更為成熟的發展,來為制造業的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提供全新發展動能。
四大行業弱點有待提升
當然,眼下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也并非全如想象中那么完美,在高速發展之下依然存在著不少的行業痛點,其中急需抓緊時間進行根除的,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
首先是國產率有待提高。截至2017年,國內本土品牌的占有率依然只有20%,相比前面五年甚至首次下滑了六個百分點,比較而言,外資品牌不但一直占據著主要市場,其銷量增速還在明顯加快。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必須提高產品國產率,保證本土企業和品牌搶占市場主導權。
其次是技術融合有待突破。隨著智能機器人的出現,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前景也獲得明顯提升,而要保證其在新興領域的良好應用,就必須推動機器人技術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工程、移動互聯、新材料等技術領域的協同發展,在這些方面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
再次是獨特優勢有待挖掘。在國際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我國的一大重要發展優勢便是“集中力量辦大事”,這在工業機器人發展中還未體現。在目前行業缺乏頂層設計、具體標準和規范的情況下,我國的這一獨特優勢還需挖掘。
最后是專業人才急需培養。目前,不管是在應用型人才和服務型人才的儲備上,還是在整個人才培養體系的側重上,我國都存在頗多不足。同時國內人才培養過于借鑒和學習國外技術,也對國內行業發展帶來限制,因此,在行業發展人才缺口巨大的情況下,人才培養急需破除偏移化明顯和儲備不足兩大問題。
這些領域潛力正在釋放
推動行業發展,除了要發現不足、破除障礙之外,還需要用發展的眼光把握未來趨勢。最新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8年)》,曾詳細的對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情況進行過分析,從這些分析中我們可以窺見行業發展的一些潛力領域。
據《報告》顯示,當前在橫向上,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較為集中,以汽車制造、電子家電、金屬加工、食品飲料煙草等行業為主,約占工業機器人80%的市場;在縱向上,搬運、上下料、碼垛、焊接、機械加工、噴涂等種類的機器人仍是主流機型,市場增速在不斷加快;同時從機械結構來看,多關節、SCARA和并聯機器人市場銷量皆實現40%以上的快速增長。
也就是說,上述機型、結構和應用領域正值發力階段,發展潛力正在釋放,進行這些方面的布局能夠取得不錯發展。相反,一些當前市場占比較邊緣化的也極有可能成為明日熱點,比如新能源、小家電等領域,趁早布局也能搶占未來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