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過2016,中國汽車業可圈可點。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在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后,當人們以為汽車行業從此要走上微增長的道路時,中國汽車市場出乎意料地拉出一條大陽線,產銷增長遠超業界預期。一組組飄紅數據背后,是產業在經歷質的轉變,轉型步伐不斷加快。
回首2016,中國汽車業發生了不少大事,出現了很多熱點、焦點,既令人振奮,也不免唏噓;既使人糾結,也不禁感懷;既有對立的矛盾沖突,又有統一的和諧鼓舞。有的折射出產業高速發展中的問題和偏差,有的與人們的日常出行息息相關;有些體現政府管理新思路,有些則關乎行業未來發展方向……2016年中國汽車那些事兒,或曾成為媒體頭條話題,或曾引發業內外觀點交鋒。
1重拳出擊 徹查新能源車企騙補
9月8日,財政部公開曝光蘇州吉姆西等5家涉及騙補的車企。12月20日,工信部公布對涉事車企的行政處罰決定,對涉及“有牌無車”的4家企業給予“責令停止生產銷售問題車型、暫停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申報資質、責令進行為期6個月整改”等處罰措施,對騙補情節最嚴重的蘇州吉姆西給予“取消整車生產資質”處罰。騙補事件自今年1月被曝光以來,工信部、財政部等部門和地方政府聯動,開展全面徹底專項督查行動,對問題企業依法依規嚴肅懲處。不僅曝光了典型案例,并根據情節嚴重程度給予追繳騙補資金、處以罰金、取消新能源汽車財政補助資格、取消/暫停企業生產資質和公告目錄車型等處罰措施,觸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彰顯國家整頓新能源汽車騙補問題、規范行業發展的決心。
2大國崛起 中國汽車人國際話語權提升
今年10月,在莫斯科召開的世界汽車組織(OICA)會員代表大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當選OICA第一副主席。2019年底,董揚將接任主席職位,成為第一個擔任OICA主席的中國人。9月底,在韓國釜山召開的第36屆世界汽車工程年會上,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當選為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FISITA)2018~2020主席,成為繼一汽集團技術中心主任李駿之后,再次擔任FISITA主席的中國汽車人。2009年以來,我國已連續七年穩居全球新車產銷量第一大國,今年汽車產銷量有望突破2800萬輛,蟬聯冠軍寶座。隨著我國在全球汽車產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汽車人在國際汽車舞臺上的話語權也不斷增強。
3路徑明晰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勾勒未來
10月26日,受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工信部委托,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逾500位行業專家研究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發布。路線圖的總體目標之一是,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主流產品,汽車產業初步實現電動化轉型。路線圖框架由“1+7”組成,即一個總報告加七個分報告,包括節能汽車、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汽車制造、動力電池、輕量化等技術路線圖。它描繪出我國汽車產業技術未來15年的發展藍圖,明晰了產業發展路徑。
4門檻提高 新能源汽車企業準入更規范
8月12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規范、提高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的準入“門檻”。截至目前,已有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車、萬向集團6家企業獲得新建純電動乘用車“準生證”。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風口”,各路資本相繼涌入,為防止魚目混珠,準入門檻逐步提升,但并未阻擋有實力、有能力的有志之士進入。在新能源汽車熱的同時,傳統燃油車企業審批收緊,10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體現出國家對汽車行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思想。
5標準統一 國六標準擊退“京六”
5月12日,環保部發布《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征求意見稿)》,即國六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6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確認,京六排放標準將停止推進。12月23日,國六排放標準正式出爐,并計劃于2020年7月1起實施。至此,歷時兩年有余的國六與京六排放標準之爭塵埃落定。排放標準的統一,消除了不同政策之間的局部矛盾,讓汽車企業擺脫了技術路線不統一、后續產品和技術升級不一致的困境,為企業實實在在減負。
6并行管理 雙積分如何實施引爭議
9月22日,工信部發布《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旨在對中國境內銷售乘用車的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乘用車生產情況進行管理,并強調兩項目標要求分別考核。同時指出,燃料消耗量正積分允許結轉和在關聯企業間轉讓;新能源汽車正積分允許自由交易,不能結轉。一時間,油耗積分和新能源汽車積分合并還是分開實施與管理,引發業內熱議。對車企而言,無論政策如何變化,做好降耗工作和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方是長遠發展之計。
7優惠延續 小排量車購置稅退坡
12月15日,財政部公布《關于減征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通知》,自2017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對購置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按7.5%的稅率征收車輛購置稅;自2018年1月1日起,恢復按10%的法定稅率征收車輛購置稅。至此,明年小排量車購置稅優惠政策退坡執行終成定局。購置稅減半政策有效推動了今年車市增長,1~11月,我國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銷售1562.8萬輛,同比增長22.5%。政策的退坡執行一方面會透支明年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也令明年車市增長可期。
8政策解禁 五大總成再制造迎曙光
9月19日,《國務院關于修改〈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的決定(征求意見稿)》正式對外發布。多年來一直飽受桎梏的五大總成(汽車發動機、變速器、前橋、后橋、車架等總體構架)有望進入再制造和再銷售環節,而不再作為廢金屬強制回爐冶煉,這有利于資源循環利用和機動車零部件再制造行業的發展。此外,報廢汽車回收業將不再納入特種行業管理,國家明確對報廢汽車回收企業實行資格認定制度。隨著政策逐步掃除制約因素,報廢汽車回收行業或將步入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
9限遷破冰 “國八條”促二手車健康發展
為促進二手車市場的繁榮和穩定發展,3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除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9個城市外,在今年5月底前,“符合國家在用機動車排放和安全標準,在環保定期檢驗有效期和年檢有效期內的二手車均可辦理遷入手續”。截至今年11月底,全國已有近200個城市取消限遷令,還有一批城市將于年底前予以取消。然而,二手車市場并未迎來預想中的快速升溫,在地方政府和中央的“博弈”過程中,想真正解除各地對二手車市場的封鎖尚需時日。
10新政出臺 網約車細則受關注
長期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帶”的網約車終于有了管理辦法。7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同日,交通部等七部委發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網約車獲合法身份;8月1日,交通部公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營服務規范(征求意見稿)》,逐一明確網約車運營平臺、車輛及駕駛員服務規范。隨著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網約車管理細則相繼出臺,如何平衡新業態規范化發展和滿足消費者需求之間的關系,考驗著相關管理部門的智慧。